第169章 新的基层架构_朕的大明朕做主
午读小说网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169章 新的基层架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9章 新的基层架构

  第169章新的基层架构

  随着皇帝略显颓势的话出来,万寿宫暖阁内的气氛变的沉重了起来,很久没有人说话。

  “朕前些日子,让准备在京畿之地清丈土地之事,准备的如何了?”

  暖阁内一阵沉默之后,还是皇帝打破了寂静。

  “回陛下。”

  听到这话,毕自言与袁世振对视一眼后,还是袁世振躬身道。

  “内阁辅臣韩爌在组织此事,但朝廷如今事务繁杂,各部都在相互推诿。”

  “事务繁杂,相互推诿。”

  听到这个理由,朱由校的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这是想干什么?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朕想要一个人,专门组织重新编户齐民之事,两位爱卿觉得谁可去做此事?”

  “这。”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言与袁世振又是对视一眼,开始思考谁能做此事。

  很明显,这个事儿非常得罪人,需要一个胆儿肥的。

  “臣举荐大理寺丞董应举。”

  思索了一会儿后,毕自言拱手道。

  “董应举历任吏部主事、文选主事、大理寺丞,其为人实干,善断事,性严谨,可当此任。”

  “董应举?”

  听到毕自言的推荐人手,朱由校思索了起来。

  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但忘了都干过什么事了。

  不过,他对这个名字没啥恶感,应该不是那种瞎跳的。

  想了一会儿,朱由校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看向袁世振问道。

  “袁爱卿呢?”

  “臣惭愧,并无人选可荐。”

  闻言,袁世振拱了拱手。

  “宣吏部尚书周应秋,以及大理寺丞董应举。”

  “奴婢遵旨。”

  闻言,朱由校身后的李永贞拱了拱身子,就出去找人。

  趁着太监去找人,朱由校也从位置上站起来,前往后殿去放水。

  而袁世振与毕自言两人也在太监的带领下去解决生理问题。

  休会。

  半个小时后,当周应秋与董应举二人进了万寿宫后,这会议才再次开始。

  一挥手免了新来二人的礼,让在小桌子后坐下,朱由校开口道。

  “《汉书》班固有言,前汉之时,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

  “秦制为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

  秦汉两朝,都用的是当年商鞅搞出来的什伍连坐法,一家犯罪,全什遭殃。

  “《唐律疏义》曰:里正之等,亲管百姓,既同里閈闬,多相谙委。里正、坊正,职在驱催。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唐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

  唐朝是里乡法,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

  看着暖阁中的四人,朱由校说着自己从史书中的见闻。

  但凡是强盛帝国,都存在一个非常庞大且高效的的行政机构。

  而唐朝是里乡法,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

  汉朝时间太早,资料不好找,但唐朝最为强盛时期,确确实实将爪子伸进了乡间。

  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两位大诗人的诗不仅叙说了黔首小民过的艰难,也说出了朝廷对于基层的把控力。

  “我大明则是甲首、里正、乡老并行。”

  “前些日子,袁爱卿说这里甲制执行不下去了,让六科廊、都察院去查一查,至今也没个回信,那就不等了。”

  “县城官员扩编,县下设乡,乡内设里,一乡统三至六里,统管数百户。设乡长、警、教三职。”

  “乡长为理事,负责劝课农桑。乡老为教化,负责教民识字。乡警为治安,负责缉捕盗贼。”

  “品级,就定为从九品吧。”

  “从九品?”

  听到皇帝的话,袁世振和毕自言的眉头顿时就跳动了起来。

  按照皇帝的新制,从九品就是月俸五两银子,一乡的俸禄就是十五两,一年下来就是一百八十两。

  按照去岁统计出的户数,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五里一乡,一年的俸禄数就是三百二十多万两银子。

  朝廷每年从哪儿拿出这么多钱?

  “陛下,这笔钱。。。”

  “县衙府库出。”

  知道毕自言与袁世振在担心什么,朱由校淡淡的道。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朝廷行政效率低下,无人做事。要扩大官员编制,不要担心冗官的问题。”

  “朝廷官吏多了,行政效率上去,将该收的钱都收上来,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看着堂中的四人,朱由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他的心中,还有另外一个阴恻恻的理由。

  养官儿的池子大了,就能稀释掉那些个学阀培养出的“代言人”。

  十里取一、百里取一、千里取一的质量,到底不同。

  让官员们卷起来。

  “那县衙是否也要扩编。”

  听出了皇帝的意思,周应秋尝试着道。

  “我大明旧有之职,一县之地,有正官、佐贰官、属官、教职、杂职、吏典、差役等职。”

  “抬品级,扩编。”

  闻言,朱由校让太监抬出一幅在南海子画出的组织架构图,给众人看。

  正官就是知县,正七品。

  佐贰官则是县丞和主薄,负责钱粮、水利、河防等事。

  正官就是知县。

  佐贰官是县丞和主薄,负责钱粮、水利、河防等事,各县不同。

  教职则是教谕、训导,受本地知县和本省学政的双重领导。

  杂职则是根据当地位置不同,如巡检司、驿、库、仓、河泊所、批验所、闸等,会设有巡检、驿丞、大使、副使等官,高者从九品,低者未入流。

  而吏典,则是一县具体干事儿的人,一般都会设有六房,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外加承发房和架阁库。

  而一县人数最多的,则是差役,一般县城二三百人,大县上千乃至数千,分为壮、快、皂三班衙役和七部杂役。

  四人伸着脖子看着皇帝画出新的县城组织架构,都感觉脑袋晕乎乎的。

  皇帝这是直接把知县相公高高架起,权力给拆分了啊。

  设税务局,由正八品的主薄负责。

  设巡检局,由新加设正八品县尉负责。

  设刑名局,由位置抬高正八品“典吏”,或者说提刑官负责。

  看着皇帝的架构图,最终还是毕自言开口谨慎的说到。

  “陛下,如此设置,恐会致使朝廷耗费激增,施政拖沓。”

  这要是派去的知县是个缺少手段,或者性格懦弱之徒弟,恐怕会真的让下面的三官给架空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udu8.cc。午读小说网手机版:https://m.wudu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