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太阳之子孙仲谋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午读小说网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167章 太阳之子孙仲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7章 太阳之子孙仲谋

  第167章太阳之子孙仲谋

  刘备是被自己三弟拽起来的。

  “大哥何必作此儿女姿态?!”

  “阿斗性子柔弱,便带他多历战阵便是!”

  张飞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记忆向来可以:

  “光幕此前不有说?天子守国门!俺看就适合阿斗。”

  “不然即便还于旧都,阿斗万一成了那唐时那甚么懿宗的鸟样,不也是祸事?”

  刘备回忆起来,记起这位晚唐的皇帝对归义军处处提防,张议潮苦心孤诣打通凉州,无功反贬,河西经历失而复得再复失。

  “翼德将军说的有理。”庞统也为张飞帮腔:

  “吾等兴汉之业漫漫,收汉中之后便要北望雍凉,往西复西域旧土,往东收还有关中和中原。”‘

  “江东、北胡皆要处理,那朝鲜和倭奴也都要去看看,更有南洋身毒等等……”

  张飞听得眼睛闪闪发亮,一巴掌拍到庞统肩膀上给拍了个趔趄:

  “还是军师记得清楚!这些事情俺老张能为大哥完成一件就心满意足了!”

  庞统对张飞的恩将仇报怒目而视。

  对于庞统的话,益州三人反应也不一:

  张松表情狂热,只觉得自己当初眼光真的没错,主公乃雄主,身短志不短的他,终能一展胸中抱负!

  法正更多的是钦佩,主公比自己起点还低呢!但竟能拼搏至此并且有鲸吞天下之心,他法孝直当伴随左右!

  刘巴则是捏了捏袖子中的书,只觉得自己当初在荆州时候真是徒劳奔波,兜兜转转三年,又重新回到了起点。

  因为阿斗被养废这事儿而面色稍惭的孔明忽然想起来了《帝范》。

  千古一帝写的为帝指导应该有一些参考价值?

  不过……孔明心底寻思着,蜀中若定,当首立医学。

  消渴症这种听到现在还是不太明白的暂且不说,孔明的目光依次滑过法正刘巴两人。

  早亡的人有点多,这极不正常。

  不求如后世一般有那神鬼莫测的医学,就算只为了预防早亡,孔明也觉得该立医学!

  【不过贵族这东西,终归还是离咱们比较遥远,有个很经典的问题问如果在三国当百姓,哪个国家比较好?

  而这个问题首先有一个清晰的大前提,那就是三国依然属于乱世。

  与唐诗宋词差不多地位的元曲,有一个杂剧名为《幽闺记》,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

  宁为太平狗,莫作乱世人。

  三国也差不多,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比烂的情况。

  其中季汉的百姓生活相对简单,诸葛亮治蜀篇咱们已经详细说过,水利、盐铁、律法、耕种等等基本都被梳理过,打了一个相当厚实的底子。

  东晋桓温征蜀时见到了一个百岁老人,他是武侯时代的一个小吏,桓温对武侯好奇的很,便问他武侯比起当今如何?

  这个小吏回答的也很简洁:

  葛公在时,不觉其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从中可以窥见蜀中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武侯去世后便处于下坡路,后来蒋琬费祎属于萧规曹随,阿斗这个肥宅跟宦官一起斗蛐蛐,祸害民生相对有限。

  最终亡国前夕东吴的薛珝出使季汉,回来的报告是“民皆菜色”,菜色而非饥馑之色,大概就是说吃的不怎么好。

  既然东吴的薛珝如此评价,那么东吴是不是就过得很好呢?

  但实际上可能不管怎么算,东吴的民生应该相对都是垫底的,大约比较像印度。

  资料之一是夷陵之战前骆统的奏疏。

  骆统算是江东少有的会惦记百姓的官员,在奏疏中描述了他亲眼见到的底层生活:

  因为征战和疫病,郡县凋敝田产荒芜,乡间农户基本就是鳏、寡、老、残,少见壮丁。

  贫苦百姓和屯田的兵士,因为无力抚养甚至会亲手溺毙孩子。

  劳役征调频繁,贫苦之人被肆意使唤,稍微有些家底的人也不惜散尽家财贿赂以求避免被征调。

  资料之二是走马楼出土的吴简。

  江东等阶分明,在孙家和四大姓之外,百姓被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下品之下四个等阶。

  下品户和下品之下基本就属于赤贫,面对交不起赋税的这个群体,江东的官府表示,这好办,去当奴隶吧。

  吴简中记载了这类特殊徭役:给州吏、给县吏、给县卒、给郡吏、给锻佐、给三州仓父、给度卒等等。

  一旦被官府安排这类徭役,就需要将役种录入户籍终身跟随,不能拒绝,随时听调,且没有结束时间。

  在咱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套等阶体系跟隔壁的印度有点像,咱们建立周朝时候,古印度发明了四瓦尔那制度,也就是俗称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阶分别从事祭祀、武士、农商、贱业,下面还有被称作不可接触者的贱民达利特。

  也是因为印度的这套制度,征服者从开伯尔山口来来去去沧海桑田,种姓制度屹立不倒直到今天。

  合理推测孙权就是被印度母亲放入恒河,沿着海岸线过大洋入长江,成为江东天选之子。

  碧眼紫髯就是他身为印度教太阳之子的明证!

  当然以上仅作玩笑话,九泉之下的仲谋兄切勿当真。

  因此,作为江东百姓如果不幸成了四品中的下两品,过的生活无疑是三国中的垫底。

  另外也不要认为江东的下两品百姓很少,从走马楼出土的调役记录看:

  上品没有出现过,中品仅出现过一次,其余服役记录皆为下品和下品之下。】

  大唐君臣只觉得是真的长了见识。

  完全不同的土地,更加迥异的制度。

  “这印度的瓦尔那……不,种姓制度,是个什么东西?”

  李世民觉得那词实在拗口,所以也用种姓称呼。

  杜如晦表情充满探究,另拿一纸将那印度的四等级加一贱民单独写在纸上,传递给众臣传阅,并道:

  “这瓦尔那应是番语之音,种姓二字应是后世总概其意而得名。”

  “这番邦之制颇为野蛮,难怪此前光幕说此地历经战乱而不倒,这番制还能延续千年。”

  房玄龄看着后面玩笑之语猜测:

  “这印度教以国为名,莫不是印度亦无国君,以教治国?”

  “只是……那佛教呢?”

  长孙无忌接口道:

  “吾等所知颇少,不妨先依此猜测。”

  “祭祀通神明,因此这婆罗门便是如陛下一般口含天宪。”

  “其余等阶依次类推便知,刹帝利如文臣武将,下两品如百姓。”

  至于贱民就更不稀奇,大致似于一个所有人都可以使唤的家奴?

  李世民也明白过来,首先便是盯着开伯尔山口的名字若有所思:

  真是拗口,早晚有一天给你改了名!

  随即便道:“如此之制,不论学识能力,只察其出身,与我唐大相径庭。”

  “难怪这印度被异族轮番征伐,民无死战之心,士无保国之志,如何战?”

  不……李世民在心里又摇了摇头,这种姓制度下到底哪一姓属于百姓还真的很难说了。

  但带来的好处也是看得见的,那便是征服成本大大降低,多好的一个软柿子啊。

  没看长侯君集和尉迟敬德眼睛都发亮了么?就连长孙无忌也蠢蠢欲动了。

  只是不知这在印度轮番征伐的异国为何不在那开伯尔山口修筑工事?

  李世民心里觉得颇为奇怪:只要堵死,在这印度岂不是高枕无忧了?

  杜如晦则提出了另一个角度看法:

  “看后世与印度之争,观其出军路线,莫非这被称作喜马拉压山脉的天堑,其中亦有山口?”

  长孙无忌思索了一下摇头:

  “后世多非凡手段……”

  李世民颇为动心:“选一机敏之人,遣劲卒保护,携蔗糖扮商贾,入吐蕃打探情况。”

  “既然吐蕃生长于斯,若有去印度之捷径,他们也必然清楚。”

  于是此事便暂且压下。

  李世民这才有空盯着后世调侃孙权的话语嘿嘿直乐。

  相较之下看来他还是挺受后世喜爱的嘛,至少无如此戏谑之语。

  甚至他李世民还得感谢孙仲谋呢,若不是其迫民如此,安能闻听这印度之制?

  ……

  益州三人盯着那百岁旧吏评武侯的话有点惊讶:

  “如此身后名?”

  张飞沾沾自喜:“这算得上什么?蜀中百姓还给军师立了武侯祠传承千年香火不绝呢!”

  刘备庞统赵云糜竺一起猛点头,只觉得与有荣焉。

  然后张飞接自喜着道:

  “军师更是跟俺兄长合祀立庙,庙匾虽书昭烈庙,百姓只称武侯祠,足可见军师得蜀中百姓之民心。”

  刘备的眼神微妙了起来,盯着自己三弟瞧了一眼道:

  “白水关有仲邈把守万无一失,翼德不妨先在成都留驻半月。”

  “等成都河道疏浚完毕,再回白水关镇守不迟。”

  张飞摸了摸脑袋只觉得大哥也变得喜怒无常了起来,只能委屈的应了一声。

  为了缓解打破尴尬,张松主动活跃气氛道:

  “卧龙既有忠武之谥,那想来齐名的凤雏亦留名青史。”

  庞统迎着张松殷勤的目光张了张嘴巴,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活像一条上了岸的鱼一般。

  下一更约九点,感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udu8.cc。午读小说网手机版:https://m.wudu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